头雁领航,师资力量雄厚,打造一支特色明显、水平领先、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团队。电气与新能源工程系现有75名教职工,有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青年技能名师1人,教授7人,副教授32人,博士及以上学历2人,硕士学位48人。拥有“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山东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5个省级教学团队。实现了专业建设有专家、教育教学有名师、实践技能有工匠、科研创新有学者、社会服务有大师、创新创业有导师的师资梯队结构。
底蕴深厚,专业优势突出,建设适应区域优势产业发展的高水平专业群。开设有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6个专科专业。建有山东省智能制造与控制高水平专业群,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国家级骨干专业”“山东省特色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获批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2个。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与世界500强企业施耐德电气共建产业学院,联合招生培养适合企业上下游产业链要求的高技能技术人才。各专业建设特色分明,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开展“菜单式”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重视岗位技能培训和求职技能指导,精准推送优势就业岗位,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历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党建+N”,培根铸魂,做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文章”。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各方面、全过程,成就新时代大学生挺拔灵魂,引导学生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坚持“立德树人,技能强人,科创育人”的宗旨,开展“坚定理想信念,成就挺拔灵魂”系列活动,形成了“养成·教育·规范·治理”的工作体系,打造“技”“德”“爱”“美”育人文化。建有二十多个文艺体育类、科技创新类、文化艺术类学生社团,3D动力、自动化创新社团是省级优秀学生社团,每年参加各级各类大赛获奖人次200余人。每年定期开展大学生体育节、社团文化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获评烟台市、山东省“五四红旗团总支”荣誉称号。
科技带动,育训并举,锻造坚实的技术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建有烟台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研究院,聘请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张永治为烟台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院负责人赵炫弟博士带领团队,获批“山东省特殊机器人工程研发中心”“山东省高等学校海洋工程装备智能控制应用技术优质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高等学校智能控制与先进制造新技术研发中心”“山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山东省第一批科普专家工作室”;“特种机器人轻量化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会企业技术创新奖一等奖,“医疗辅助机器人的应用与研究”项目入选2022年“科创中国”烟台试点城市项目,相关科研产品获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烟台市第四届“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新星奖”、山东省第四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优秀奖”。研究院专注技术技能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了高校与高端智库联合服务中小微企业的高端平台,已成为服务烟台市黄渤海新区的重点科研基地,累计服务企业100余家,创造经济效益过亿元,纳税超千万元,培训职工带动就业300+人,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